
“快起床,上学要迟到了!”
“快点吃,饭都凉掉了!”
“赶紧睡觉,明天起不来了!”
“作业怎么还没有做好啊?”
“你看你,说出门,都准备了20分钟了,到现在衣服都没穿好。”
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?每天,家长都要和孩子说上很多遍,不管孩子做什么事情,家长总能找到催促的理由。
因为爸妈觉得孩子,太磨蹭了……
那你家孩子磨蹭吗?
一位心理专家曾经说过一句让很多家长心头一颤的话:“孩子的慢吞吞,都是家长催出来的。”
有时候,家长的催促会让孩子有一个误区:“上学迟到做事拖拉是家长的事。”
催促的大人和磨蹭的孩子在无意识中形成了默契:“不催不动,小催小动,大声催才动。”有的孩子甚至以家长催促的次数和音量来决定自己起床的时间。
教育学家把孩子3—6岁称为“潮湿的水泥期”,7—12岁称为“正在凝固的水泥期”,这时,孩子85%-90%的性格都已经形成了。
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,“在幼儿阶段,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,他们就会发展出自主性,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。”
而错过了培养孩子好习惯和好性格的关键期,今后家长孩子多付出数倍的时间精力可能也无济于事。
所以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管理行为和意识的能力,而不是通过在后面不停的催促才能使孩子前进。
父母放慢速度,不仅能让自己喘口气,更能让孩子主动去感知生活,感受周围环境,对世界和未来有一个主动的思考。
1. 循循善诱,耐心引导
父母可以通过耐心的引导,让孩子自己慢慢对事情产生兴趣,从而改掉磨蹭拖拉的坏习惯。
比如,在家里可以尝试和孩子比赛做家务,看谁更快。
比赛时,家长可以故意放慢一点,让孩子觉得自己做得很快,有取胜的把握。
当孩子在比赛中获得了成就感和愉悦感,他就会对这件事产生兴趣,变得越来越专注,继而拖沓磨蹭的毛病就会慢慢地消失了。
2. 善于鼓励孩子
当孩子在一些事情上做的比以前好,有所进步了,一定要对孩子提出表扬,不要总是一声不吭,看在眼里却不表达出来。
不要吝啬对孩子说:
“今天的作业做得又好又快,你真棒!”
“书包收拾得真整洁,你越来越厉害了!”
让孩子生活在表扬、赞美的环境下,他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、越来越优秀。
3. 养成时间观念,让孩子对时间产生紧迫感
父母可以利用倒数的方式强化孩子做事时的紧迫感。
比如 “睡觉倒计时开始了,你现在有10秒的时间,10,9,8……3,2,1。”
此外,也可以给孩子规定出做事的时间要求,比如,“今天的作业要在一小时内完成,我已经定好闹钟了”等等。
4、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,以身作则,一起告别磨蹭拖拉的坏习惯
有的时候,父母自己在做事上也会磨磨蹭蹭。做饭的时候明明可以一气呵成,非要中途看个电视休息一下。在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,动不动玩一下手机打个盹,硬是把半个小时的辅导时间拖成了2个小时。
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,久而久之也会把父母的行为当成标杆变得磨蹭拖拉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,如果父母在陪孩子写作业时不停地看手机,做点什么都拖延,那就更不要指望孩子有很好的行动力了。
只有父母 “言必行,行必果”时,孩子才能慢慢学会行事果断的作风。
所以父母一方面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不要总是催促孩子,要给予他自己发展的空间。同时也要做孩子的表率,做事情要有始有终,要求孩子的事情,自己也一定要做到。
给予孩子时间与空间自由发展,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、爱孩子,才是作为家长最应该做的事。
【本店诚信代找,,确实没有资料,随时退款!】
【资料是收集来的,难免出现有水印的情况。】
【管理员还有其他工作,也有家庭,回复会慢点,如果急用资料,可以选择别家的,别骂人哟,手下留德。】
“本文地址:https://bengbong.com/z0ox697965.html”
孩子的磨蹭拖拉,其原因竟在于父母?网盘下载